5月13日下午,武漢科技大學張海䘵教授應邀到訪威廉希尔,在K5-301會議室為該院師生作了題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藥物晶體中的分子狀态、保守氫鍵和動态”的學術報告。講座由威廉希尔院長盧小菊主持,青年博士教師和部分本科生參加此次學術講座。
張海䘵教授首先從藥物化合物的存在形式角度,介紹了不同形式的藥物化合物在溶解性、穩定性、可加工性及藥學性能方面展現出顯著差異,據此引入“藥物固相研發”概念;随後,張海䘵教授以一個國産晶型突破藥物為例進行領域背景介紹,再以一類藥物的分子形式确認展示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和交叉合作需求,進而對技術合理使用和藥學監管提出建議。張海䘵教授的講座富有激情,穿插有課程思政,在與師生互動階段,詳細耐心地解答相關問題,講座氣氛融洽。

盧小菊院長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她指出,張海䘵教授的學術講座内容豐富、緊扣新藥物研發前沿難題;啟發性強,既具科普性又有學術性,對當前開展化學與醫藥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研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最後,盧小菊院長對張海䘵教授的到來再次表示熱烈歡迎,希望今後能繼續推進雙方之間在研究生培養、科研項目及團隊建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訊員 朱永發)
報告人簡介:張海䘵,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2008年-2023年在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帶領團隊從事晶型藥物與核磁共振譜學研究工作。2023年入職武漢科技大學。張海祿博士是中國晶體學會藥物晶體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藥品與器械合理使用與風險控制分會常務理事,中華放射學會磁共振物理與工程學組委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江蘇省核磁共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波譜學雜志》和《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編委,受邀參與過多個新藥審評工作。張海祿博士在Crystal Growth & Design、Molecular Pharmaceutic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等領域主流學術期刊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培養了30餘名研究生和博士後。目前的研究興趣為藥物晶體中的活潑質子定位、超短氫鍵和結構極相似晶體區分。